除了做足服务生态的软实力之外,高速成长的南虹桥也在生态环境上下苦功,建设高品质生活的人民城市样板区。
2021年2月,国务院批复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》,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又一重大平台。过去3年多来,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“一核”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“大科创”赋能“大商务”“大会展”“大交通”,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加快集聚,功能建设成效明显,税收实现3年复合增长率28.1%,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。
时至今日,当人们谈起“大虹桥”,它的标签愈发清晰,“枢纽”“国际化”“双向开放”……这些关键词已成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厚积薄发的根基,也是向外递出的亮丽名片。
沃土之上,枝繁叶茂。作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(闵行)即南虹桥区域正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两个扇面、双向开放的门户枢纽。这里,不仅是全球企业进入中国的“会客厅”、是入沪的第一站,也逐渐成长为本土企业走向全球的“登机口”和“候机厅”。
风口之上,三年蝶变。过去3年来,南虹桥税收实现3年复合增长率28.1%,作为“枢纽”的经济引擎作用日益显现。今年1至8月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(闵行)完成税收收入75.82亿元,同比增长20.7%,其中枢纽片区51.75亿元,同比增长46.2%;完成区级收入27.17亿元,同比增长17.9%,其中枢纽片区19.02亿元,同比增长65.1%。南虹桥正坚定不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。
枢纽效应:“落地南虹桥”的两种样本
开放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,坚持以开放促改革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
作为国家战略,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3年多来,“开放”格局日益深化,“枢纽”地位不断巩固,这两者相辅相成。最初的“大虹桥”,枢纽之意在于交通意义上的枢纽——是连接各方的要冲。而如今,“大商务”“大会展”“大科创”叠加其上,经由开放的路径相遇,“大虹桥”正在从物理意义上的“交通枢纽”向更高层级的“国际门户”枢纽迈进。
总部经济集聚,正是“国际门户”枢纽的一种标识。当下,南虹桥区域已成为总部经济的“虹”吸之地。CJ集团就是一个典型,最初,该集团把中国办事处设在这里,有感于“大虹桥”的区位优势和发展速度,去年6月,CJ集团将旗下影业板块——希杰希界维(上海)企业管理有限公司(CGV)迁入南虹桥,负责全国百余家CGV影院投资、管理、咨询服务,CGV也由此成为入驻南虹桥区域的第1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。不仅如此,CJ集团随后还将旗下美妆板块的运营公司迁至南虹桥,并新设一家美妆板块的总部公司。
数据显示,在南虹桥区域,经市商务委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9家。近年来,包括霍夫曼工具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全球企业相继迁入,总部经济的浓度和密度进一步提升。
落户南虹桥,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选择,也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企业的最优选项。并且,从下决心的那一瞬间起,这些总部类企业就将南虹桥定义为“国际总部”的目标地。阳光电源对南虹桥总部的定义是“全球营销中心”,入驻至今,企业已在此集聚了一支160人左右的营销团队,高学历海归人才纷纷在此落户、安家。在相关负责人看来,选择南虹桥有几大考量因素,首先是交通枢纽的便捷性,火车站、地铁、机场的组合提升了出行效率,更重要的是产业链,“在这里,光伏能源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集中,而且南虹桥集团还会经常组织企业访谈交流,能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、促进商贸往来。”
正如阳光电源所述,在高能级总部聚合的枢纽中,一条条新赛道起势、腾飞——
在新能源汽车赛道,理想汽车刚刚于8月中旬入驻大虹桥,成为连接理想汽车北京总部和常州基地的新枢纽;德国大众软件公司CARIAD紧接着在9月初入驻虹桥汇,将成为联接德国大众汽车CARIAD全球软件技术研发的新枢纽。
在生物医药领域,虹桥前湾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集聚区已集聚了信达生物、云南白药、威高、正大天晴、先声药业等10余家有影响力的医药研发头部企业,聚势谋远拓新程。总投资约20亿元的东软上海科技中心已于2022年开工,预计明年竣工投用。上海东软投资控股执行董事刘峻麟透露,这里将规划设立磁共振成像控制系统实验室、医用射频电子实验室、医用功率电子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,也将支持MRI、CT、RT等高端医疗设备的核心部件研发,推动国产医疗设备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来自南虹桥集团的数据显示,今年1到8月,南虹桥共新增总部类企业17家,累计已达到267家。南虹桥集团相关负责人预计,2024年,南虹桥总部类企业数量将超270家,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更加强化、产业培育成生态、城市功能愈加完善。
无论是从全球到南虹桥,抑或是从全国到南虹桥,“落地南虹桥”的两种样本背后,都离不开扎实的产业项目攻坚推进机制。遍布各处的楼宇工作站就是为企业“零距离”服务的一种机制。冠捷工作站主要承担虹桥天地、虹桥万科中心、虹桥汇、冠捷大厦等多个楼宇项目,或许很少有人知道,CGV的落地就是冠捷工作站服务与招商双向联动的生动案例。“当时,企业申报享受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政策的时间节点迫在眉睫,我们安排专人专班、以小时计紧盯流程,最终赶在截止时间前完成申报。”冠捷工作站站长表示,得益于这种“店小二”服务,当CGV获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后,相应的惠企补贴很快得到兑现,让企业喜出望外。
转载·来自南虹桥发布